「專」言中醫:依四大病因 辨證治失眠
2010年07月29日
失眠的中醫病名為「不寐」,一般是指入睡困難,或入寐中易醒,或醒後不能再睡。香港人工作緊張,生活睡眠缺乏規律,失眠是常見的問題。
中醫認為不寐形成有四個原因,一是情志不舒,肝氣鬱結;二是飲食不節,脾胃受損,痰濕內蘊,故有「胃不和則卧不安」之說;三是思慮勞倦太多,傷及心脾;四則是陰虛火旺,心腎不交;上述四個病因最後均會導致陰虛陽盛,陰陽失調,使心神不安或心神失養,形成不寐。
中醫認為不寐形成有四個原因,一是情志不舒,肝氣鬱結;二是飲食不節,脾胃受損,痰濕內蘊,故有「胃不和則卧不安」之說;三是思慮勞倦太多,傷及心脾;四則是陰虛火旺,心腎不交;上述四個病因最後均會導致陰虛陽盛,陰陽失調,使心神不安或心神失養,形成不寐。
臨睡前溫水浸腳
中醫治療不寐多根據上述四種病因辨證論治,多以調整陰陽,安神定志為治療原則。
•屬肝氣鬱結化火者,見急躁易怒難寐,口乾口苦,用龍膽瀉肝湯
•屬痰熱內蘊者,見心煩不寐,胸悶嘔惡,用黃連溫膽湯
•屬心脾兩虛者,見心悸不寐,神疲目眩,用歸脾湯
•屬心腎不交者,見心煩不寐,腰膝痠軟,用六味地黃合交秦丸
失眠情況較輕的患者,一般可通過食療改善問題,患者可用麥冬、百合、蓮子、龍眼肉、酸棗仁、靈芝、柏子仁等養心安神的藥物,配合其他食物作藥膳,可有助改善睡眠;也可於臨睡前按壓印堂、內關、神門、三陰交、安眠等穴位,按壓至有輕度酸、脹感為佳,一般約為兩至三分鐘,能有助患者入睡;也可在中醫師的幫助下,在耳廓的神門、心、腎、交感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按壓,每穴一至兩分鐘,均可幫助睡眠。另外,患者可在臨睡前用溫水浸泡雙足(至踝關節以上) 15分鐘,以達到通利足三陰經,有助改善睡眠。
撰文: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李杰霖醫師
•屬肝氣鬱結化火者,見急躁易怒難寐,口乾口苦,用龍膽瀉肝湯
•屬痰熱內蘊者,見心煩不寐,胸悶嘔惡,用黃連溫膽湯
•屬心脾兩虛者,見心悸不寐,神疲目眩,用歸脾湯
•屬心腎不交者,見心煩不寐,腰膝痠軟,用六味地黃合交秦丸
失眠情況較輕的患者,一般可通過食療改善問題,患者可用麥冬、百合、蓮子、龍眼肉、酸棗仁、靈芝、柏子仁等養心安神的藥物,配合其他食物作藥膳,可有助改善睡眠;也可於臨睡前按壓印堂、內關、神門、三陰交、安眠等穴位,按壓至有輕度酸、脹感為佳,一般約為兩至三分鐘,能有助患者入睡;也可在中醫師的幫助下,在耳廓的神門、心、腎、交感等耳穴用王不留行籽按壓,每穴一至兩分鐘,均可幫助睡眠。另外,患者可在臨睡前用溫水浸泡雙足(至踝關節以上) 15分鐘,以達到通利足三陰經,有助改善睡眠。
撰文: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李杰霖醫師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